鄉村文化空間,“基層公共文化空間”案例展示(一)-新華網
<button id="rfent"></button>
  • <th id="rfent"></th>

    1. <tbody id="rfent"></tbody>
      新華網 > > 正文
      2022 11/22 13:10:20
      來源:新華網

      鄉村文化空間,“基層公共文化空間”案例展示(一)

      字體:

        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指導,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、中國群眾文化學會、中國建筑裝飾協會、成都市人民政府、新華網聯合主辦的2022年鄉村公共文化空間設計展示活動,“最美鄉村空間”網絡投票正式開啟。本次入選網絡投票項目共187項,包括創新案例89項,空間設計98項。

        11月15日至30日,國家公共文化云將分批展示部分入圍作品。作品詳情可登陸專區查看,歡迎廣大網友投票支持喜歡的案例項目。

        今天為您展示的是入選空間設計類基層公共文化空間的6個案例。

       浙江省杭州市:新港村文化活動中心

        本項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新港村,為村委文化活動中心。原建筑已經年久失修,不能滿足原鄉人新鄉人們的使用及精神需求,故對其進行改造。項目總用地面積約3400㎡,由三棟建筑和附屬的外部空間構成,場地無地下空間。

        總建筑面積為1541.20㎡,容積率0.452,建筑密度18.76%,綠化面積1200.00㎡。結合項目用地北側有兩米高差的因素,將北側建筑前設置疊水、臺階、靜水面等元素,解決場地豎向問題;優化原始建筑的表皮及開窗形式,并在原始主墻面、樓梯間屋面、建筑一層入口處均增加若干木質構筑桁架,與靜水面中桁架倒影形成“一本翻開的書”。內庭院沿用靜水面,結合綠植及景觀小品打造具有極強氛圍感的景觀庭院。如何賦予空間商業價值、藝術格調的同時,喚起生活美學和文化精神的共感?是我們提出的疑問。我們力圖打造一座融合多種功能,服務多種人群的精神書屋。書吧、咖啡、藝術展覽、社區活動等功能重新定義了鄉村生活與鄉村文化。展現了一幅既鄉土又時尚的未來鄉村生活畫卷。

        山東省鄒城市:孟子研究院一體化建設項目

        孟子研究院的設計, 是在藝術與創造上將孟子及其誕生地鄒城相聯系,從儒家建筑進行延伸儒家建筑的傳統文化內涵和典型的時代風格,中國古代禮樂思想和古建筑藝術等具有重要的價值。

        設計師通過文獻并深入考究,將延續儒家建筑兩大建筑類別特點,將儒家思想的“禮序”文化作為空間創意核心,塑造空間秩序關系和儀式感,以孟子思想的仁政、浩然之氣為精神內核,營造浩然之氣,天人合一的思想藝術氛圍,同時注重觀眾對空間的情感交互體驗,突破傳統,通過國際化全新的視野和現代藝術手法,繼承并演繹東方美學及儒家精神。通過對空間的優化和創造,運用自然光影、文字印章、景觀的創建,希望將“亞圣”孟子思想轉換成空間語言, 以“仰之彌高、熏陶漸染、砥礪心智”為孟子學院整體設計主線,多維度打造孟子思想的展示空間。實現儒家傳統與時代精神相融合的新型研究院的打造。將孟院建設成為德政教育、孟學教育、展覽展示和文化沙龍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文化場館。

        河南省平頂山市:寶豐縣文化服務中心室內裝飾項目

        寶豐文化服務中心座落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的東南方向,位于文峰路,總占地面積37424.2㎡,項目總建筑面積29150㎡。項目建設內容“三館一中心”,其中圖書館總裝修面積7617.17㎡,一層裝修面積3028.45㎡,二層裝修面積2582.58㎡,三層裝修面積2006.14㎡。內設功能間書庫、閱覽區、展覽區、讀者休閑區、內庭院、報告廳、休息廳、會議室、辦公室等空間。

        設計愿景:傳承寶豐文脈,輻射周邊城市,通過人文活動向游客展現寶豐風貌,同時與周邊場館和而不同;創新經營模式,助力文旅融合文創與消費結合,加入網紅打卡性質,成為城市名片之一,增加場館記憶點與延展性,吸引市民到此休憩活動,強市民的參與體驗,日常生活的融入;高科技配套,結合可持續環保設計增加場館情景化體驗感,同時考慮智能產品、綠色生態等方面設計,考慮經營管理的節能與成本控制,讓裝飾經典,歷久彌新。設計概念:繁鬧市區中的一片靜土;一個展示寶豐文化、生態、綠色、節能的現代城市書坊。一座輝煌燦爛的文化殿堂,一尊具有求索精神的碑石。知識山峰的山頂,勤奮就是那登頂的唯一路徑,勤奮和刻苦獲取知識的力量。

        四川省綿陽市:兩彈城主題風味美食餐廳設計

        此項目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城西郊長卿山腳下的長卿村,該地為中國兩彈城是原九院(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)院部舊址。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于敏、王淦昌、鄧稼先、朱光亞、陳能寬、周光召、程開甲等杰出科學家及張愛萍、李覺等將軍都在此留下了足跡。

        以長卿村地域特色與兩彈城紅色文化相結合,形成一個集鄉土氣息加紅色文化旅游的特色鄉村文旅餐飲空間,做到傳承紅色精神,利用紅色資源,把紅色傳統發揚好的同時帶動長卿村的旅游發展。主要使用:防空洞造型、原子彈、機械器具、喜報、兩彈城時間歷程等元素與工業風相結合打造即能夠學習紅色文化,又能夠休閑體驗當地風味美食的空間,我們也將餐廳分為了器械卡座區、喜報區、元素表區、黑板公式區、功勛墻、防空洞就餐區,營造安靜的氛圍。力求在顧客在飲食的同時,追尋強國歷史、緬懷民族英雄、傳承中國精神。以此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,助力鄉村振興。

        四川省夾江縣:石堰村村史館

        石堰村村史館(游客接待中心)位于四川省夾江縣石堰村三組,紅線范圍內總面積3813㎡,總建筑面積660㎡,建筑占地面積397㎡。圍繞鄉村振興二十字方針為總綱,展開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?!钡目臻g敘事,形成展覽、休憩、文創售賣、休閑等不同功能分區的綜合性空間。

        敘事線索:以“吃竹根飯的人”為敘事主線,形成內外聯通的體驗空間,游客可以在內部展覽 與外部竹林環境之間不斷轉換形成體驗,以此體驗“竹——紙——人”的和諧共生關系??臻g布局整體采用蜂巢的形式(寓意工匠群體)串聯不同功能分區,形成較為靈活的空間組合形式,同時可根據使用及展陳需求重新拆分或組合。一層空間以通透、易達為主,休憩功能為主展覽為輔。展示空間根據“鄉村振興20字方針”進行分區,通過提取夾江木版年畫中的5個典型顏色,形成主視覺的色彩體系。通過現代藝術手法展現當地的紙文化、竹文化、紙藝術品等。在游客接待服務的基礎上,增添展覽空間,使其融合村史館功能,展現村落資源及變遷歷史。

        四川省萬源市:蓮之罐——萬源市紅色文化餐飲設計

        根據萬源市紅色公園里的紅色女紅軍為主題設計民俗餐廳蓮之罐,追求與紅色文化和創意的結合,非常注重餐飲空間的布局與使用功能的結合。室內布置整體設計就兩個字概括“民俗”。主要展示紅色女紅軍的精神,讓在餐廳里進行食用的客人了解紅色文化。

        餐廳以白墻為主色調,與地面灰色形成呼應,家具以褐色為主,有種風土人情的感覺,既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,更多是滿足在餐廳里的氣氛的和諧,人們的感官的舒適。表面看上去,整間屋子是一個整體,吊頂與地面的相對應,以星型燈為主體。包間以竹籃燈為主體將整個餐廳烘托一種,包間分為兩個大包間和兩個小包間,包間里有獨衛以及休息處,墻壁上注有女紅軍的語錄以及紅色弧形飄帶。外部則以紅色燈籠為景觀造型,室內墻面主要掛著關于紅色女紅軍等事件,來向客人介紹紅色文化。向外的墻壁上掛著柜子,柜子裝罐等裝具。

      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高瑞東】
          美国亚洲性爱视频
          <button id="rfent"></button>
        • <th id="rfent"></th>

          1. <tbody id="rfent"></tbody>